2019年7月6日上午,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党总支组织40余名师生前往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市湄潭县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历史陈列馆)参观学习并开展“庆祝建党98周年,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1937年9月,日军逐渐逼近杭州,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先生以惊人的胆略率领全校师生集体西迁,开始了西迁办学、“文军西征”的艰苦历程。经过首迁西天目山、建德,次迁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四迁遵义、湄潭,途经浙、赣、湘、粤、桂、黔六省,行程2600余公里,终于将校区安排到贵州高原的遵义、湄潭、永兴三地,并在此坚持办学七年,并在此期间取得了丰富的办学成果,物理巨擘李政道、程开甲、数学大家苏步青、著名核专家王淦昌等众多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在极端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取得了诸多震惊中外的科研成果,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赫赫功勋!使浙大逐渐崛起成为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并获得“东方剑桥”的美誉。

浙江大学在西迁途中,历尽艰难险阻,兴学育人矢志不渝。师生们一方面要要经历忍饥挨饿、雪雨风霜之痛,另一方面更要遭受侵华日军野蛮入侵、狂轰滥炸之苦。在这期间,竺可桢校长痛失妻儿,无数师生在途中横生疾病。但师生们始终不忘读书报国,读书不忘抗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遵义人民、湄潭人民的极力支持下,浙大在湄潭的青山绿水间得到了浴火重生。他们献身教育、献身科研、丹心报国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事迹,让理学院师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向给理学院师生带来了一次心灵的震撼!他们奋发图强、光大教育的精神给理学院师生们带来了澎湃动力。
在浙大西迁旧址的史料陈列馆内,理学院师生认真听取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不时驻足展板之前,看着浙大西迁过程中的一张张历史资料和图片,大家再次感受到了这一段艰难而伟大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大家都为浙大当年的师生们“读书不忘抗战”“读书不忘救国”的求是精神深深感动。


参观学习过程中,理学院党总支全体师生党员和广大教职工均表示深受教育。大家表示,这次主题党日活动意义明显,师生们都为以竺可桢校长为代表的老一辈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科学家的坚毅精神所感染,为当年浙大莘莘学子不怕牺牲的报国情怀所激励。大家说,在战争年代,浙大师生甘愿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全部,而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学习浙大师生爱国图强的求是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教师,要勇于担当,立足教学科研,站好讲台,服务学生;作为学生,要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练好本领,报效国家,从而为贵州理工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