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学校寒假社会实践的号召,进一步了解易地扶贫安置点产业发展,2021年2月1日,由理学院统计202班王琪、统计202班王家琛和化学工程学院化工203班李潇洛组成的“智联组”社会实践小组在王姣老师指导下奔赴大方县杨柳村安置点展开专项调查。
在前往杨柳村安置点之前,大家先进行了多次线上讨论,搜集了易地扶贫的相关政策,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了初步的实地调研方案,随后正式开始实地调查。
从安置点居委会负责人口中得知,安置点现有271户居民,且都是建档立卡户。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养殖和蔬菜种植。安置点的居民很多都是来自长石镇比较偏远的地区,距离镇中心较远,交通不便,还有一部分居民搬迁前住在长石镇两侧的山脚下,道路泥泞狭窄,生命财产容易受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在政策扶持下搬迁到此地。而现在的安置点,距离镇中心相对较近,同时也翻修了公路,安置点居民出行变得更加安全、便利。在安置点内,有了诊所、综合服务站,新修的广场上添加了健身器材,这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



“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经过走访发现,对于安置点中的贫困户,居委会采取“一对一帮扶”政策,每一家贫困户的门前都会有一个明示牌,在这上面清楚地写着帮扶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贫困户致贫原因、具体的帮扶措施以及收入来源等等信息。其中,帮扶贫困户的主要举措是引导外出务工、教育资助、发展养殖等方式。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居民对产业扶贫政策的满意度较高,而且大多数居民受过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大方县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实施进一步保障了居民的就业并脱贫。

当地居民谢清淑告诉我们,在搬迁以前她在家务农,丈夫做一天几十元的短期工,整个家庭一年的收入仅有一万元左右;搬迁后,家里经营了一个小卖部,收入明显增多,个人收入年均四千左右,家庭的年收入近四万元左右。谢清淑说过去子女读书艰难,家庭住房条件差,在得到政府的帮扶后,搬迁来到这里,住房条件完善,基本家具齐全,搬来的时候只需要带必备用品。一切条件都逐渐在变好。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经过短短几日的实地调查,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脱贫过程中发生的巨大改变,亲眼目睹了易地搬迁这个伟大举措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而对于大一新生的我们而言这次实践是难得的体验社会、锻炼本领的机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去奉献社会、投身祖国建设的决心。